鸡肉美味难抵挡,今天小编介绍的是经典菜肴蒜子烧鸡。口感香浓不油腻,看着就要流口水了。鸡肉的价值不用说了,大蒜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绝对是营养健康两不误。

蒜子烧鸡
主料:鸡腿肉 500克 大蒜 100克
辅料:葱姜 八角 料酒 酱油 糖 盐
做法:

1 准备好食材。
2 大蒜去皮洗净,将一半的大蒜入油锅。
3 煸炒至金黄。后捞出,
4 将鸡腿斩成块后焯水。
5 葱切段,姜切片,准备好八角。
6 蒜油中,倒入沥干水分的鸡块和八角一起煸炒。
鸡肉美味难抵挡,今天小编介绍的是经典菜肴蒜子烧鸡。口感香浓不油腻,看着就要流口水了。鸡肉的价值不用说了,大蒜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绝对是营养健康两不误。

蒜子烧鸡
主料:鸡腿肉 500克 大蒜 100克
辅料:葱姜 八角 料酒 酱油 糖 盐
做法:

1 准备好食材。
2 大蒜去皮洗净,将一半的大蒜入油锅。
3 煸炒至金黄。后捞出,
4 将鸡腿斩成块后焯水。
5 葱切段,姜切片,准备好八角。
6 蒜油中,倒入沥干水分的鸡块和八角一起煸炒。

7 加入葱姜。煸炒至鸡块微黄。
8 烹入料酒 加入酱油 糖煸炒均匀。
9 加入开水,没过鸡块。
10 倒入炸黄的大蒜和剩余的大蒜。
11 加入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左右即可。

温馨小贴士:盐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添加。
【营养师建议】专家告诉你吃鸡的6个真相
专家告诉你吃鸡的6个真相

鸡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价格又便宜,脂肪含量又低,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下面为你介绍营养专家告诉你吃鸡的6个真相。
真相一:鸡汤营养远低于鸡肉。
在很多人眼中,喝鸡汤最补,剩下的鸡肉营养都已经被炖到汤里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指出,炖完汤的鸡肉营养要远远高于鸡汤。鸡肉为我们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还有脂肪、维生素和钙等矿物质。在炖鸡过程中,大量的鲜味物质会溶解到汤中,因此鸡汤会变得好喝,但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等营养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汤里。有数据表明,每100克鸡肉和鸡汤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25.1克和1.37克。
真相二:鸡心最安全。
在崇尚美食的中国,鸡身上的各个部位被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指出,鸡的很多部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减少食用量,甚至不吃。首先,鸡皮中的脂肪较多,胆固醇较高,最好少吃。其次,鸡脖子是血管和淋巴腺体集中的部位,偶尔吃些解馋没有问题,吃时最好去掉皮。再次,鸡屁股的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建议食用。最后,鸡胗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鸡肝负责代谢、解毒有害物质,鸡肾与有害物质排泄有关,因此,尽管鸡胗、鸡肝和鸡肾营养美味,但应减少食用次数和食用量。而心脏与有害物质代谢无关,所以鸡心安全性较高,可适量食用。

真相三:母鸡炖汤,公鸡快炒。
人们在选择鸡肉时往往比较注重鸡的品种及新鲜程度,对于鸡的雌雄却不太关心。杨力表示,公鸡和母鸡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鸡一般用来炖汤,而公鸡适合快炒。因为母鸡脂肪含量较高,肉中的鲜味物质容易溶于汤中,炖出来的鸡汤味道鲜美。反之,公鸡的肉质较紧致,很难熬出浓汤。人们吃公鸡更喜欢细嫩的“童子鸡”,这时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鲜嫩美味。另外,公鸡和母鸡在食疗功效上也有所不同,中医认为,公鸡性属阳,温补作用较强,适合阳虚气弱患者食用;母鸡性属阴,滋补效果平和、缓慢,适合产妇、年老体弱者食用。
真相四:与蘑菇和土豆是绝配。
鸡肉是一种比较百搭的食材,但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鸡肉与蘑菇和土豆是绝配。这是因为,蘑菇中含有丰富的鸟苷酸盐(一种呈鲜物质),鸡肉中则含有丰富的肌苷酸盐,在慢炖的过程中它们都会释放出游离的谷氨酸钠。三者协同作用,产生的“鲜味”要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时产生的“鲜味”之和。土豆含有较多的谷氨酸盐,和鸡肉搭配也会增强美味。

真相五:烹饪完再去掉鸡皮。
为了减少脂肪摄入,很多人在烹饪前就去掉鸡皮。芮莉莉指出,在鸡皮和鸡肉之间有一层薄膜,它在保持肉质水分的同时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应在烹饪后再将鸡肉去皮。
真相六:柴鸡安全风险可能更大。
很多人在购买时偏爱柴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从营养补充来说,柴鸡和肉鸡的营养差别可忽略不计。从风味和口感来讲,柴鸡确实口感更好。但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由于柴鸡长时间放养,无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风险更大。
结语:很多人都认为鸡汤很补,鸡肉的营养全部都炖到汤里面去了,其实不然,鸡汤的营养远低于鸡肉哦。
相关文章推荐: 鸡汤和鸡肉哪个更有营养?
鸡汤和鸡肉哪个更有营养?

鸡肉是大家所喜欢吃的一种肉食,做起来也比较方便,省事,很多人觉得鸡汤比鸡肉更有营养,下面将为你揭晓鸡汤和鸡肉哪个更有营养。
一、鸡肉的营养成分
其实,鸡肉为人体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鸡肉中的脂肪并不多,比起其他肉类,鸡肉的脂肪算是比较少的。鸡肉虽含有维 生素和矿物质,但比起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含量甚微,我们并不指望鸡肉能给人类提供这些营养素。鸡肉中的蛋白质却不同,我们摄取鸡肉中的营养素,主要就是 其中的蛋白质。
二、在煲制鸡汤的过程中,脂肪很容易溶到汤中
脂溶性维生素,骨头中的钙在温度和水的条件下,很容易溶解在脂肪里,并随着脂肪一起溶入汤中。水溶性成分自然也很容易进入汤中。而这些融入到汤中的成分很多都属于香味物质。这就是为什么汤又鲜又香如此美味的原因。

三、鸡汤再美味,并不意味着营养
因为在煲汤的过程中,鸡肉中的蛋白质只有一小部分会溶入到汤中,即使长时间炖煮,溶入到汤中的蛋白质也不过总数的1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90%左右的蛋白质仍留在鸡肉中。
有些人会问,那为什么一些虚弱的人喝了鸡汤,会感觉身体有好转呢。从西医营养学角度来讲,这跟鸡汤中的营养成分有关,而且,这些营养成分都是身 体所需且已溶入汤中,进入体内,可直接吸收,相比较而言,胃肠的消化负担减轻很多。如果吃蒸鸡或炒鸡,考虑到吃的量和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未必能达到喝汤 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仅要喝鸡汤也要吃鸡肉。
结语:鸡肉能为我们提供蛋白质,是不蛋白质的好食材,最重要的是脂肪含量不高哦。
相关文章推荐: 鸡汤虽美味,但有些人却不适合喝
鸡汤虽美味,但有些人却不适合喝

秋天最适合进补,不少人都选择鸡汤,鸡肉确实是很好的补品,但是有一些人却不能喝鸡汤,一定要注意哦。
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鸡汤会促进胃酸分泌,不仅不利于消化,反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2、胆囊炎和胆石症经常发作者
不宜多喝鸡汤,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一起参加,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发胆囊炎发作。
3、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宜喝鸡汤
因为鸡汤富含嘌呤和脂肪,会诱使痛风发作。
4、高血脂症和脂肪肝患者
鸡汤中的脂肪被吸收后,会促使血脂、血胆固醇进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内积聚,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引发冠状动脉硬化等病态。
5、肾脏功能不全患者
鸡汤内含有某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效果不全或尿毒症的病者,因为病者肾肝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准时处置,喝多了鸡汤就会引发高氮质血症,加重病的进程。
熬鸡汤要注意几点
(1)宰活鸡吃冻鸡
买活鸡自然不用说了,主要是为了保证肉味的鲜美。
但鲜鸡买回来之后,应该先放冰箱冷冻室冰冻3个小时左右再拿出来解冻煮汤。这么做,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
动物骤然被杀时,体内会自然释放出多种毒素;并且新杀的鸡体温比较适宜细菌繁殖,这时冷冻,既能杀菌,又能让鸡肉从“僵直期”自然过渡到“成熟期”,这样的鸡肉肉质才是最好的,做出来的汤味道才会更鲜美。
很多人都认为杀活鸡炖汤,才可以炖出的鸡汤味道最鲜美。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在冰箱冷冻室里放3~4个小时再取出解冻炖汤,这样炖出的鸡汤味道才更鲜美。

这和不要吃鲜鱼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活鱼宰杀后,鱼肉的肌纤维逐渐出现僵直的现象,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的分解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正是鱼肉鲜味的主要成分。
然而鱼体从高度僵硬,逐渐开始向自溶阶段的时候,鱼肉当中大量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才可以逐渐分解为人体容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
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动物骤然被杀,体内会自然释放多种毒素,而且刚宰杀的热肉细菌繁殖迅速。,冷冻既杀菌,也让肉从“僵直期”过渡“腐败期”到“成熟期”,这时的肉质最好,再来炖汤做菜明显香嫩。
(2)必需的步骤:飞水
营养学研究表明,任何肉类在炖汤之前,都应该将主料在开水里面煮一下。
这样不仅可以去掉生腥味,也是一次彻底清洁肉类的过程,可以使炖出的汤清凉而不浑浊,鲜香而无异味,这个过程叫做飞水。
飞水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是冷水煮肉,从冷水到煮沸,肉的营养就会严重流失。
最适宜在温水时下锅,然后煮七到八分钟,在煮的过程中,适时地翻动肉块。当然,开水下锅也可以,煮三到五分钟即可。
(3)炖汤开始,水生火热
飞水完毕后,要立刻用冷水冲凉肉块,再放入锅炖汤。
因为炖汤最适宜冷水下锅,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原料会充分释放出营养,与水同温的原料更能煮出好味道。
(4)控制火候是炖汤的关键
炖汤主要是为了饮其汤,其次再食其肉,所以我们不提倡用高压锅炖汤,因为营养物质需小火长时间慢慢加热才能出来,而用高压锅熬制的时间短,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熬制鸡汤应该用砂锅,先大火10分钟烧开后再转小火,烧开的程度应该掌握在似开非开的状态。
因为砂锅的保温功能强,如果完全沸腾后再调小火,它的后续沸腾就会对汤品的“鲜”造成损失。
在熬汤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揭盖,揭盖容易“跑气”,这样汤就没了原汁原味。

(5)放调味品的学问
熬鸡汤的时候,放调味品的顺序是有讲究的,不然做出来的鸡汤就会逊色很多。
有人喜欢在煮鸡汤开始时就把所有的调料放进去,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在做鸡汤时,如果过早地放入盐,就会使鸡肉中的蛋白质凝固,汤的营养程度和鲜美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容易出现汤味淡、肉不烂的结果。
那么,何时才可以放调味品呢?盐和其他调味品应该在汤快要熬好的时候放进去,放盐后不要搅拌,那样会留下一股生盐味。
放盐后,再转大火10分钟,中途不要揭盖,这样出来的鸡汤味会更浓。
2款鸡汤食谱
浸豉油皇鸡
主料: 鸡 1000克
调料: 卤汁 500克
制法:
1.净嫩草鸡入滚水锅,焯水,沥干水。
2.精卤水烧滚,将鸡放入,用小火(汤面保持虾线泡状)浸煮20分钟后,端锅离火。待冷却后取出,斩块即成。
适用人群:孕早期
健康提示:本菜品用于补虚养身调理和健脾开胃调理。
鸡汤豆腐小白菜
原料:豆腐50克、小白菜50克、鸡肉100克、清鸡汤100毫升、姜丝适量。
制法:
1、豆腐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切成骨牌大小的方块待用。
2、小白菜洗净后切成寸段,鸡肉切块,焯水待用。
3、鸡汤和鸡肉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同煮;煮熟后,放入切好的豆腐和小白菜,再次沸腾后加入姜丝,调味即可。
功效:小白菜的叶酸含量为每100克小白菜含叶酸115.7毫克,其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均比大白菜高,需要提醒的是,腐烂的小白菜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绝对不能食用。
结语:通过本文,你了解了怎样熬鸡汤呢?一定要牢记哦。
相关文章推荐: 吃鸡蛋人人容易犯的错误
吃鸡蛋人人容易犯的错误

鸡蛋的蛋白质很丰富,很多人都很爱吃,而且烹饪起来也很方便,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其烹饪技巧,有些烹饪鸡蛋的方法还是错误的呢。
1、用碗或灶台边缘敲破鸡蛋。
选择干净的灶台台面等平面(而非碗边)敲破鸡蛋,可以防止碎蛋壳落入碗中,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捞碎蛋壳带出蛋液造成浪费。
2、沸水煮鸡蛋。
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3、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
这样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4、大火炒鸡蛋。
大火快炒很容易将鸡蛋炒糊,并且导致其口感发硬。炒鸡蛋最好用中低档火轻轻翻炒,这样炒出的鸡蛋就不会老,口感也更柔滑。

5、煎蛋饼前使劲搅蛋液。
使劲搅蛋液煎出的蛋饼口感偏硬。搅蛋液不需要用太大力气,如果搅时加点水或奶油,煎出的蛋饼不容易糊锅,还松软可口。
6、煮荷包蛋时加盐。
煮荷包蛋时,只需在热水(不烧开)中加少许醋(而非食盐)。煮3~4分钟后,即可将鸡蛋捞出,这样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7、使用铁锅。
用不粘锅做鸡蛋菜肴比用不锈钢锅或铁锅更好。原因很简单,鸡蛋一旦粘锅就容易变糊。
8、用鸡蛋做菜时,最后才放调料。
对炒鸡蛋和煎蛋饼而言,搅蛋液时或快入锅前,就该加入盐和胡椒等调料,确保调味均匀。
结语:鸡蛋虽然好吃,但也要注意烹饪方法哦,像用沸水煮鸡蛋,就是错误的烹饪方法。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