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笑吗?你会说吗?你会举手吗?有一样不行,就赶紧送医院!
脑中风已成国人头号“杀手”
极端病例:最年轻病人仅7岁
脑中风已经成为国人首要死因——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在2012武汉国际神经外科论坛会议上提出警示。
根据最新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秦尚振说,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病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二三十岁年轻患者日益增多,最年轻的病人仅只有7岁。


你会笑吗?你会说吗?你会举手吗?有一样不行,就赶紧送医院!
脑中风已成国人头号“杀手”
极端病例:最年轻病人仅7岁
脑中风已经成为国人首要死因——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在2012武汉国际神经外科论坛会议上提出警示。
根据最新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秦尚振说,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病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二三十岁年轻患者日益增多,最年轻的病人仅只有7岁。


脑卒中来势汹汹,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吸烟、喝酒、少动导致的“生活习惯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与会专家介绍了治疗脑卒中的国际最新进展,目前美国正尝试一种脑血栓吸出装置,直接用机械力吸出栓子,将最佳抢救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8小时,融通率也比传统药物溶栓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马廉亭说,该装置有望引进中国,正在卫生部审批中。
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来汉做脑卒中防控专题发言时介绍,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仅为头痛、呕吐,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怎样明确判断?秦尚振推荐了一种“FAST”判断法: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还有一个小窍门,让疑似脑卒中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脑卒中的征兆。上述几个动作,如果患者有一个做不出,亲友就应立即拨打120或将其送入医院,发病3—6小时之内是最佳抢救时间。
预防中风:密切监控+遵医嘱
中风的预防首先要针对与中风发生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防止肥胖、戒烟、禁止酗酒、合理饮食习惯(清淡为主)、适量运动等。

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监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所谓监,就是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病情,和已经发现的病人的病情动态观察。而控,就是长期稳妥的将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病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关于监控要注意的几点:
监控任务是长期行为,甚至是终生行为。对所谓正常人也要保证一定时期内的健康检查。

避免断断续续服药的坏习惯。这样易使血压、血糖波动太大,加重血管的损害,极易诱发脑血管破裂。同时血管壁的损害也会更易引起脑血管闭塞。
避免将血压降得过猛过低,因为这样会使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脑损害。特别是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人。对有过中风历史的病人和有脑血管狭窄的病人,其血压的监控应该由脑血管专科医师指导。
避免盲目随从药物广告或其他病人等非专科医师的介绍而换药,或自行调整剂量。
病人应该了解所服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另外,在中风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应第一时间拔打急救电话或是尽快送医,将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预防中风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老年人疾病,凡是引起脑动脉病变的因素,都可成为中风的病因,所以预防动脉硬化就是预防中风,很多人以为中风只会出现在中老年人,所以到了中年人才预防中风一点也不迟,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那么预防中风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预防中风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期开始。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往往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期。从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发生在儿童期的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都是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需要加强几方面的调理与防治。
饮食量和质要适宜:首先要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这样可以避免早餐吃得太少,而午餐又吃得过多,形成饥饱不定,容易造成机体营养分配不均,发生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即肥胖。特别是后者极易促使体内脂肪积聚,引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油腻食物和零食,以减少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督促儿童和青少年按时就餐、起居。研究表明,爱睡懒觉的儿童容易发胖,引起血脂增高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多做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研究表明,运动对降低血脂,预防高血压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都十分有效。国内外有关研究均提示,长时间在电视或电脑旁静坐是形成儿童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教育儿童和青少年不要吸烟与喝酒。

防治儿童期肥胖:肥胖是儿童期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易患因素。家长要定期为孩子测量体重、血压和血脂,一旦超重就要适当限制食量,并引导孩子在吃饭时做到细嚼慢咽,避免因进食速度过快而吃得过多,限制体重过重上升。

预防中风 老人睡眠不容忽视
风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相信很多读者都看见过中风患者,也都很熟悉其症状。中风患者基本上行动都不便,生活需要别人帮助打理。其危害是很大的,中风一般会很长一段时间缠着患者,甚至是永久性的。其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且对患者伤害很大,避免此病还是预防为好。那么怎么预防中风呢-

中风的预防:
1、睡眠过久容易中风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亚健康防治专家王东旭认为,国内目前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但睡眠时间过长肯定会影响健康。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时为宜。睡眠超过9小时的中老年人,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风。另外,睡眠时间过长,还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影响体内堆积的废物排出。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觉得怎么也睡不够,应该改变的不是睡眠时间,而是睡眠周期,“可以晚上早点睡”。
2、餐后不宜马上睡觉
进餐后往往容易出现倦意想要睡觉,最好强制自己不要去睡。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耿引循指出,如果吃饱就睡,容易因脑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有的人喜欢开灯睡觉,这是不对的,一旦就寝应该马上熄灯。
3、注意保暖不提倡裸睡
睡眠的学问很多,“冬宜冻脑,卧不覆首”,在睡眠时脑部要“冻”,要清凉;而腹部则宜暖,因为睡眠时人进入安静的状态,气血运行缓慢,寒邪易入侵。
有些人喜欢裸睡,认为这样可以全身放松,提高睡眠质量,但裸睡并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阳气已虚,更应注意保暖,穿衣服睡觉。
4、睡仙陈抟的侧卧安睡法
相传,宋代道士陈抟是著名的睡仙,他非常会睡,独创了卧式睡功修炼法。陈抟晚年隐居华山,活了118岁。他的秘诀是,如果左侧睡,就将左腿和左臂弯曲,用手上接头部,同时,把右腿伸直,将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侧卧时,则相反。它对安睡非常有效。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