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人有着浓厚的老火靓汤情结,“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不仅饭前喝汤,而且汤常用专用器皿较长时间煲。据称,煲汤之所以好喝,是搭配得当,特别是对于养生保健更是没得说。于是,这一食法渐渐为许多人效仿,特别是寒冬腊月,不少人常以此法进补。固然,对于饭前喝汤,无可厚非,但能否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尚不能一概而论。

广东人有着浓厚的老火靓汤情结,“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不仅饭前喝汤,而且汤常用专用器皿较长时间煲。据称,煲汤之所以好喝,是搭配得当,特别是对于养生保健更是没得说。于是,这一食法渐渐为许多人效仿,特别是寒冬腊月,不少人常以此法进补。固然,对于饭前喝汤,无可厚非,但能否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尚不能一概而论。

作为冬季进补,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十分重要,但烹调的方法和时间也很有讲究,尤其是加入一些进补中药时。许多人认为煲汤一般要2~3小时,甚至4小时,实际上其中的营养成分会大大丢失,特别是一些不耐高温的营养成分。在煲好的浓汤中,所剩的大多为一些杂质,尽管味道鲜美,但其中脂肪含量较高,特别是含有大量嘌呤物质,这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患者来说,是不宜的。
作为煲汤中的中药,一般煎熬半小时(具有挥发成分的中药时间更短)其有效成分可以煎出60%~70%,此后再怎么煎煮,如超过1小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效成分可言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中药材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会被破坏掉,或是挥发掉,会大大影响药效。此时的所谓煲汤保健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实际上营养成分和中药有效成分所剩无几,于事无补,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甚至适得其反。
有鉴于此,对于有冬季进补习惯的人来讲,在烹调上,最好还是采取传统蒸煮炖的方法,时间1小时左右足矣。
【人妻必看】 煲汤的八个要领
煲汤的八个要领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品尝丰盛的佳肴,还是普通的家常便饭,汤都是餐桌上的宠物。
嗜汤、喜汤、品汤已是时尚,可谓“无汤不成席”
民以食为天,而食的本质是营养,到了冬天,正是宜于进补的时节。在外面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喝上一碗滋味鲜香、营养丰富的汤,感觉真是不一样。然而,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增强健康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一定要注重科学,做到“八要”。

●选料要得当
选料得当是制好鲜汤的关键。
用于制汤的原料,一般为动物性原料,如鸡、鸭、禽骨、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但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质、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它们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不是历来所讲究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
现代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此时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
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份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被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

●火候要适当
煨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
这样才能使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以便达到鲜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食品传热的介质。
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之间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
例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组合效应”,这是日本的长寿区(冲绳地区)的“长寿食品”。为了使汤的口味比较纯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种的动物食品同煨。

●操作要精细
注意调味用料的投放顺序
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一般地说,60℃~80℃的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维持在85℃~100℃。因此,若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喝汤时间要讲究
常言道:“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上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顺利下咽,吃饭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纳入,从而避免热量摄入过多。而饭后喝汤,容易使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认为鱼、鸡等原料熬的“精汤”最营养。实验证明,无论你熬得多久,仍有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汤,不吃“肉渣”是不科学的。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