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远离自然,远离土地劳作的日子。米饭蔬菜肉类日用品都是超市买的,衣服是服装店买的……我们不清楚日常所用的一切是如何生产的,甚至没有时间去了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离现代人更离年轻人越来越远了。
然而,有一对年轻的80后艺术家夫妻在崂山深处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儿,用一间废弃的石屋建起实验室,打造了自己的理想国,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2011年,山东青岛一对年轻的80后艺术家夫妻邢振和丈夫唐冠华搬到这座山上,这一住已经快5年了。

原本唐冠华是一名设计师,刑振是证券分析师。2008年他们房租到期了,也不想续交,毕竟城市久居,这样的生活已经使它们厌倦了。向往大自然,喜欢山水的俩人决定回归山野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不久唐冠华一个人跑到了崂山上,找了一间破败已久的房子住下来,他想把这里建成自己的“理想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后,妻子也搬到山上,两人一起生活。
在崂山深处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还利用一间已倒塌废弃的石屋建起一间实验室,打造了自己的理想国。穿衣吃饭、油盐酱醋等一切都是自给自足,尝试开荒种菜,圈地养羊的田园生活。如今他们已经在崂山清凉涧“隐居”了四年。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远离自然,远离土地劳作的日子。米饭蔬菜肉类日用品都是超市买的,衣服是服装店买的……我们不清楚日常所用的一切是如何生产的,甚至没有时间去了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离现代人更离年轻人越来越远了。
然而,有一对年轻的80后艺术家夫妻在崂山深处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儿,用一间废弃的石屋建起实验室,打造了自己的理想国,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2011年,山东青岛一对年轻的80后艺术家夫妻邢振和丈夫唐冠华搬到这座山上,这一住已经快5年了。

原本唐冠华是一名设计师,刑振是证券分析师。2008年他们房租到期了,也不想续交,毕竟城市久居,这样的生活已经使它们厌倦了。向往大自然,喜欢山水的俩人决定回归山野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不久唐冠华一个人跑到了崂山上,找了一间破败已久的房子住下来,他想把这里建成自己的“理想国”,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后,妻子也搬到山上,两人一起生活。
在崂山深处辟了几块地租了一个小院,还利用一间已倒塌废弃的石屋建起一间实验室,打造了自己的理想国。穿衣吃饭、油盐酱醋等一切都是自给自足,尝试开荒种菜,圈地养羊的田园生活。如今他们已经在崂山清凉涧“隐居”了四年。

▲ 在自己建的“自给自足”生活实验室里
刚到山里时面临各种困难。后来,冠华动员朋友们一起研究房屋的搭建、收集塑料瓶子製作保温层、用钢筋一次次做实验。

邢振也学会了剥麻纺线、动手做鞋子和衣服,他们甚至还能用最原始的打火方式生火……

△ 从解决最基本的用电问题开始。唐冠华用一两废弃的自行车,经过反复试验制作了一个脚踩的发电机。除了自行车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

实验室,虽然简陋,但是承载了夫妻俩“生态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田园梦想。

▼ 筑房改造

△ 请来了专业的师傅教传统的方法打地基

△ 地基完成之后,搭建外立面的框架。

△ 用木板蒙住框架,一个最简单的房子的雏形就出现了。


△ 最终效果

△ 远远看去,清幽的山林中隐逸着一间小屋。
▼生活所需自给自足

△ 因地制宜,在开辟的地上种蔬菜
生活需要的基本的设施基本满足,所有生活需要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解决。

灌溉用的水,要到山里的一处水沟里取。由于地势高,这里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需到几百米外的邻居家借,然后储存起来。

▲ 挑水浇地

▲下厨做饭


▲平时还会做一些手工的日用品 (织布、制肥皂、制盐、做衣服……)

▲ 刑振手工制作的皮包
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个描绘中的田园美景确确实实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了。

“人这一生就要找一件对的事情来消耗生命”唐冠华说,他把他这些年做的事情都变成了自己的“家园计划”,他们希望为拥挤的城市,紧张的城市生活,找到另外一种生存的可能。

他们把山居的生活的小窍门用视频纪录下来,并放到了自己的网站上,希望这种独立生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

“5年内,我们要出一本覆盖建筑、能源、农业和油、盐、酱、醋、糖等日用品简明制造工艺的技术读本《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手册》。”唐冠华说,他们俩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

小结: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种休闲惬意的日子在现代看似是不可实现的,但是这两个80后艺术家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敢想敢做,这种似乎不可能的梦想,也能实现。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