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里约奥运会的结束,人们对运动员的关注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也开始关注他们的饮食习惯。除了不断加强训练之外,如今规划好每日的饮食也是一个运动员的必修课。事实上,很多顶尖运动员都会上运动营养的相关课程,而且职业运动队伍也会有跟队的专业营养师。大家一定都想拥有和运动员一样的健康体魄吧,今天大家就和菜谱网的小编一起去探索他们的饮食方式吧。

【奥运健儿们的饮食总规则】
把食物当成燃料
顶尖的运动员都会把食物当成身体的燃料。运动营养学家表示,好的营养也是运动员生活方式中的一环,跟训练、健身和睡觉一样重要。吃得好,不仅能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也能帮助他们身体恢复,保持健康。
●借鉴之处:每次吃东西,先问问自己,这东西有利于健康吗?你可以在手机应用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分享别人的饮食建议。这样有益的分享能让彼此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每4小时进食一次
为了保证有足够精力训练和恢复,运动员通常都是每4小时进食一次,这样有利于他们训练后身体的自我恢复。大部分运动员都有自己固定的食谱,包括早中晚三餐和两次小食(大多是在一组训练之后的30分钟内)。
●借鉴之处:你可以遵循4小时进食一次的饮食习惯,在每次运动后30分钟内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取。把每天的卡路里摄入平均分配到每一餐,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运动后的正确饮食则促进身体自我修复,让运动效果更加理想。
蛋白质很重要

蛋白质包含了人体最需要的氨基酸,是运动员身体恢复的必备营养素。鱼类海鲜、希腊酸奶、牛肉、家禽肉和豆类都是蛋白质摄入的不错选择。值得一提的是,纯天然的希腊酸奶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酸奶的两倍,糖类却只有一般酸奶的40%,备受专业运动员青睐。
●借鉴之处:专家推荐每天摄入20至30升蛋白质为宜,约等于3~4盎司的少脂鱼和家禽肉或8盎司的希腊酸奶。至于运动后的餐谱应该综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如慕斯、香草酸奶、橙汁、豆奶或香蕉,这些通常是在运动后30分钟到1小时内吃。

早起要饮水,一天多次少量
专业营养师大多会建议运动员一起床就要补水,并且在一天的训练中都按照“多次少量”的原则。大部分顶尖运动员,会根据体重来计算饮水量,即1磅的体重等于1~1.5盎司的水。
●借鉴之处:我们参照专业运动的标准补水,比如说你体重150磅(约68公斤),那你每天就要摄入75盎司(约2250毫升)的水,大致相当于10杯水量。
多吃海鲜
过去,生鸡蛋和牛排颇受运动员欢迎,但如今他们的目标可不只练出肌肉,海鲜因此也成为他们食谱的一道必备品。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吃掉的海鲜就多达82吨。鱼类的一大作用就是为人体提供精益蛋白质,加之其富含的抗炎ω-3脂肪酸好处很多,这些对于运动员身体大有裨益。

碳水化合物不可少
碳水化合物是肌肉力量的源泉,所以为了达到最佳竞技水平,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种类、摄入时间和摄入量有严格控制。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每天身体消耗的卡路里都是来自粗粮、水果、土豆、豆类蔬菜和酸奶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借鉴之处:其实只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把握好摄入时间和量,大可不必对碳水化合物敬而远之。运动前后可以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其他时间段则少吃为妙。
遵循85%的弹性饮食原则
就算是顶尖的奥运健儿,绝大部分只会完成营养计划的85%。换言之,他们也不一定每一餐都是光盘,偶尔也会吃些烘焙或油炸食物或腌制的小食。
●借鉴之处:一天三餐,一周21餐,你只要好好规划其中的18餐,剩下的三餐可以比较随意。比如,你要是有聚会要参加,就要把相应的餐算入你的饮食计划里。
【奥运健儿们每日三餐具体怎么吃】
营养搭配应该遵循五大原则:平衡膳食、高碳水化合物膳食、高能量密度和高营养素密度膳食、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形状和硬度和采用少量多餐。
按这五个原则对运动员的一日三餐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

●早餐:
自由搭配,保证健康。
碳水化合物食物:全麦面包、早餐五谷、汤面、白面包
奶类:低脂芝士、低脂奶、加钙豆浆、乳酪
水果:橙、苹果、香蕉
肉类:间中进食火腿和鸡蛋,烹煮时少用油
蔬菜:菜汤面等
●午餐:
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
低脂肪动物性食物:如猪排、牛排、瘦肉、鸡蛋、禽、鱼等
蔬菜与水果:多食绿色或深色蔬菜,餐后水果1-2份

●晚餐:
遵循午餐原则。
●餐间补充:
健康小吃。
苹果/饼干/面包、低脂奶/豆浆/果汁/水。
【饮食运动合理搭配很重要】

健康的体魄不仅需要合理的营养搭配,饮食与运动之间的时间分配同样重要。例如就餐时间,对于运动员来说,不正确的进食时间会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而且会导致身体器官的不良耗损,对五脏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运动员应该遵循正确的就餐时间安排:
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前4h
中运动量训练:运动前3h
少运动量训练:运动前2h
微运动量训练:运动前1h
运动前后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为运动中的体能消耗和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有重要作用。运动员运动前后的食物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运动前的食物选择:
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足够水分,分量适当,熟悉的食物,符合卫生。
●训练或比赛中:
跟随水分补充。
●训练或比赛后:
运动后2小时内,1kgBW补充15g碳水化合物;运动后每丢失0.5kgBW,水分补充500mL以上。
【不光会吃,还要会睡】
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张继科的“睡不醒”和孙杨的“睡不着”都成了话题。
奥运健儿都是一群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天之骄子。除了过人的运动天赋,他们还要花很大功夫在训练和大赛准备上,而赛前的一大准备,就是睡眠。
肌肉的恢复都是在睡觉时完成的,没有到位的恢复,运动员的训练不可能达到巅峰,也就自然无法拿出最佳的竞技状态。
那么,怎么在赛前充分休息呢?听听里约奥运的5位冠军级选手怎么说!
●睡一晚后还是累?打个盹!
时年36岁,身高2米06的菲利普·达尔豪斯是北京奥运会男子沙排冠军得主,他表示,打盹也是睡眠的一种方式。
他每晚大概11点上床睡觉,早上8点钟起床。“睡眠充足,思维会更敏锐,注意力也会更集中,睡不好就整个人昏昏沉沉,很疲乏,所以如果昨晚睡不好,第二天我就会打打盹。”
其实,这种做法也值得我们普罗大众借鉴,因为研究表明,打盹确实可以提高专注力,加强记忆,改善情绪。
●重复重复,再重复
在美国赛艇队的舵手山姆看来,想要睡好觉,坚持规律的作息睡眠习惯最重要。
这位26岁的小伙子每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吃饭完训练,训练完吃饭,晚上8点开始休息,如此往复,一直保持这样的作息习惯。
虽然过程很单调,但这确确实实是对睡眠很好。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就表示,每天同一时间睡觉起床,有助于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
●在冥想中释放压力
美国体操运动员道格斯则喜欢花时间放松自己,以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结束一天的训练,吃过晚饭后,她会到床上静坐冥想,一方面放松身心,另一方面也是清空脑袋,释放压力。
脑袋一空,就能很快入睡。“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之后,我起床感觉整个人都很轻松自在,活力饱满。”道格斯如是说。
确实,研究表明,进行冥想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这甚至比一些睡眠教育课程还管用,至少对于为美国体操队拿下金牌的道格斯来说,的确如此。

●心静自然睡得好
美国撑杆跳运动员桑迪·莫里斯认为,赛前,所以要尽量平复心态,释放压力。
精神高度兴奋紧张,无法入睡是很多奥运选手都会遇到的问题。24岁的莫里斯就饱受此困扰,“我赛前也常常很难入睡,情绪波动很大,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是比赛的场景。”
对此,她采取了专家的建议,放空脑袋,在心里想象大海,耳边仿佛会想起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如此整个人会平静下来,渐渐进入梦乡。
●准时上床睡觉
美国七人式橄榄球队队长麦迪逊·休斯则强调睡觉要按时,以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我以前很喜欢晚睡晚起,但是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人很疲惫,训练效率也很低。”因此,他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坚持每天按时睡觉,保证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相关文章推荐】让营养健康都翻倍的秘诀
10个经典的饮食搭配 让营养健康都翻倍

人们每天摄入不同的食物只是为了获取均衡的营养,所以人们都倡导平衡膳食。一日饮食中合适当量的粮谷类、豆类、肉蛋奶类、蔬菜水果类和油脂类,且几大类食物相配得当的一种膳食。
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仅不会“相克”,而且还会“相生”,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归纳起来,应做到以下相配。

1.干稀相配
冬季进补的理想食物:当归生姜羊肉汤;利水渗湿佳品:赤小豆炖鲤鱼汤;催乳佳品:茭白泥鳅豆腐羹;益智佳品:黑芝麻糊及红楼梦中记载的6种粥(红稻米粥、碧梗粥、大枣粥、鸭子肉粥、腊八粥及燕窝粥),还有敦煌艺术宝库中发现的“神仙粥”(由芡实、山药和大米组成)等均为干稀相配的典型代表。
2.颜色相配
食物一般分为5种颜色:白、红、绿、黑和黄色。一日饮食中应兼顾上述5种颜色的食物。

3.粗细粮相配
日常饮食中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老年斑、便秘等,而且还有助于减肥。
4.主副食相配
日常饮食中应将主食和副食统一起来。

5.营养素相配
容易过量的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容易缺乏者为蛋白质、维生素、部分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有鱼虾类、兔肉、蚕蛹、莲子等;富含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类和粗粮等;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每日应饮用4杯以上的水。

6.酸碱相配
食物分为呈酸性和呈碱性食物。主要是根据食物被人体摄入后,最终使人体血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区分的。近些年来,因肉类食品摄入过多,致使血液酸化,引发富贵病,应引起重视。

7.生热相配
吃生吃活现已成为一种时尚。吃生蔬瓜果、鲜虾、银鱼等可以摄入更多的营养素。吃生吃活必须注意食品卫生。
8.皮肉相配
连皮带肉一起吃渐成时尚。如鹌鹑蛋、小蜜橘、大枣、花生米等带皮一起吃营养价值更高。

9.性味相配
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据“辨证施膳”的原则,不同疾病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一般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如冬季应选用温热性食物:羊肉、鹿肉、牛鞭、生姜等,尽量少吃寒凉性食物。五味也应该相配起来,不能光吃甜的而不吃苦的。

10.烹调方法相配
常用的烹调方法有蒸、炖、红烧、炒、溜、汆、炸、涮等。单一的烹调方法,如烧、炸、炒容易引起肥胖。应多选用汆、蒸、涮等烹调方法。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