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进补的季节,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冬天补起来,所以吃的比较多也比较杂,其实冬天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不然很伤身体的哦。
冬季不宜食用的5种食物
1、鲱鱼
鲱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在腌制过程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往往会放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添加剂。
2、反季节蔬菜
尽管各种蔬菜在商店均常年有售,但是冬季的温室和大棚蔬菜必然会受到化肥污染。专家建议,食用反季节蔬菜前,除了要彻底洗净,最好在开水里泡一段时间再食用。
3、肉汤
肉汤被认为是暖胃的最好食物,但是肝脏、胰腺和胃不好的人应当拒绝食用。此外,过于油腻的肉汤还可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血管系统。
冬天是进补的季节,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冬天补起来,所以吃的比较多也比较杂,其实冬天有些东西是不能吃的,不然很伤身体的哦。
冬季不宜食用的5种食物
1、鲱鱼
鲱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在腌制过程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往往会放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添加剂。
2、反季节蔬菜
尽管各种蔬菜在商店均常年有售,但是冬季的温室和大棚蔬菜必然会受到化肥污染。专家建议,食用反季节蔬菜前,除了要彻底洗净,最好在开水里泡一段时间再食用。
3、肉汤
肉汤被认为是暖胃的最好食物,但是肝脏、胰腺和胃不好的人应当拒绝食用。此外,过于油腻的肉汤还可能刺激神经,破坏心血管系统。
4、蜜桔
蜜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并且可以愉悦人的心情。但同时专家强调,蜜桔是最大的过敏原之一,并且含糖过多。此外它的酸汁还会刺激到人体内部黏膜。因此专家提醒,食用蜜桔要小心且不宜过多食用。
5、咸蛋
装有咸蛋的塑料容器中也含有大量防腐剂。
小结:冬天虽然适合进补,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宜食用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相关文章推荐】冬季养生小常识 冬季喝冷饮竟有诸多好处
冬季养生小常识 冬季喝冷饮竟有诸多好处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冬天和冷饮是不对的,那么冷的天怎么喝凉的东西呢,应该要注重保暖,吃热的食物。今天,菜谱网小编来告诉你,吃冷饮也会养生。

进入冬季以后,人们有以进食热食来保暖健身,而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
殊不知,在严寒的冬季,若能适当吃些冷食,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还有益处,不失为冬季的一种保健方法。
人肺腑火盛,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可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
甚至人会出现“火盛三焦”现象,即上焦蕴热,表现为舌尖赤红、舌苔黄厚,易导致上呼吸道、咽峡、扁桃腺、口腔粘膜疾患;中焦蕴热。
多因过食油腻、甜或大补的食物造成,表现为舌苔厚、尿黄、便秘、焦渴等;下焦蕴热,多因肾虚、肾炎、膀胱炎、痔疮等引起。

1、冬季吃些冷饮,旨在消“火”。
冬季吃些冷饮,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较快,而且也是一番别致的享受。
当然,冬天吃冷饮食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者需慎食。同时,冷食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2、冬天适当吃点凉菜。
冬天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少,因此易发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
为了不增加体重,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多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确保健康。

3、冬季可常喝凉开水。
若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
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塞。
小结:
冬季养生有很多种方法,赶紧为自己的健康多学学几种方法吧!
【相关文章推荐】冬季养生食谱 一招让你吃出暖冬不再手冷
冬季养生食谱 一招让你吃出暖冬不再手冷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常看见一个温馨的画面,男生将女生冰凉的手握紧插进兜里。可到了现实别说没有男友的单身妹子了,就是有的也不一定能轮上这个待遇。那么冬天手冷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冬天里的身体暖和起来?其实冬天暖体很简单,只要胃口好就行了。
冬天手冷吃什么食物调理
1、粱姜粥
高粱姜末15克,大米100克。将高粱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粱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温热服食。

2、红薯鸡蛋粥
红薯1/6块,鸡蛋1个,牛奶2大匙。将红薯去皮,炖烂,并捣成泥状;将鸡蛋煮熟之后把蛋黄捣碎。红薯泥加牛奶用文火煮,并不时地搅动;黏稠时放入蛋黄,搅匀。

3、霸王花猪肚汤
霸王花1两(约40克),猪肚1个;南北杏仁共2汤匙,陈皮1/6个,蜜枣4粒,盐适量;将霸王花、陈皮用清水浸软,刮囊洗净;猪肚清洗后放沸水煮10分钟,取出洗净,沥干水后用白镬(即锅中无油)将两面煎片刻,取出再洗一洗。适量水煮滚,放下霸王花、猪肚、果皮、蜜枣、南北杏大火煮滚,再转慢火煮3小时,下盐调味。

4、莲子猪肚汤
猪肚300克,莲子100克,料酒2杯盖,生姜薄片2片,盐,鸡精,葱末。
猪肚洗净氽熟,切成两指宽的小段。将猪肚、莲子、姜薄片入锅,加入清水;汤沸后,加入2杯盖料酒,大火改小火继续焖煮(若是用焖烧锅,小火10分钟后,将内锅放入外锅加盖焖熟)1小时左右,猪肚焖熟煲烂,加盐、鸡精,撒上葱花就可出锅。

5、鲫鱼煲
将处理好的鲫鱼两面抹盐,放姜片于鱼腹、鱼外,腌制15分钟;下油锅煎鱼,两面煎黄;鱼沥干油,锅里放水,放姜片、葱结(葱挽成的结)大火炖15分钟,锅中出白汤;放入切薄的萝卜片,大火2分钟,中火15分钟左右;放入切好的豆腐块,锅中放盐、少量鸡精,再中火炖5分钟。

冬天手冷是怎么回事
1、末梢循环不好
冬天出现手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气温降低会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
正常情况下,多穿衣服、吃暖的食物、多动起来等就能促进回流,缓解手冷的问题。但对本身血管回流能力弱、末梢循环差的人群,更难通过这种方式让四肢回暖。

2、阳虚体质
大多数的手冷人士是由于阳虚体质所致。如果在添置保暖衣物之后,手脚仍然感觉寒意,就应该注意是否出现了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阳虚”也称为虚寒,顾名思义,指人体的阳气不足,多为脾肾阳虚。
阳气乃生命之本,温煦身体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若阳气不足,无法运达至手脚等肢体躯干的末梢部位,便会出现畏寒、手冷等现象。因此,缓解手冷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调理身体,补“阳气”。

3、气血两虚、脾阳不振、肝气郁结
除了阳虚之外,根据症状不同,中医认为手冷还可能是由于一些虚症、实症所造成的。
专家表示,虚的方面,气血两虚、脾阳不振和脾肾阳虚都能引发手冷,而且不分季节变换和心情都会出现。实的方面,则有可能是感受寒邪导致气血淤积和肝气郁结。前者指受凉时四肢冰凉,颜色青紫,严重时甚或觉得疼痛。后者指平常情绪不稳,心情抑郁时出现手足不温,心情平复后症状可消失。

4、月经和生育引起的激素变化
在有手脚发凉症状的人群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这是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寒症。
5、疾病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心里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宁的人也是手足寒症高发人群。
6、穿少了
小结:
看完上面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手冷怎么应对了吧。这里小编要对因为第六点而手冷的妹子们严肃的说,爱美虽然好,但是涉及了自己健康还是要以健康为主的。
【相关文章推荐】冬天怕冷怎么办?三大汤对症帮你
冬天怕冷怎么办?三大汤对症帮你
怕冷的人在冬季是很受伤的,但是怕冷又分好多种,小编将为你介绍各种怕冷的状况和解决方案。
怕冷是冬天里最让人痛苦的事。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这个时候最怕冷。不妨试试以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
气虚怕冷——黄芪牛肉汤
症状: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体力劳动强度稍大就容易累。
功效:这款汤水中的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则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
原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
阳虚怕冷——干姜肉桂羊肉汤
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
功效:羊肉营养丰富,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温暖脾阳的作用,要是你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
原料:羊肉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
血虚怕冷——鸡丝阿胶汤
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女性居多。
功效:阿胶为补血佳品,尤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
做法:鸡脯肉洗净切成丝;阿胶浸透发开,洗净切块,放沸水锅内煮2小时,捞出沥水;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