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其实每天我们都会在自己的身体内种下很多垃圾,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体也是一个“垃圾桶”。今天小编要教大家的是如何来把听的“垃圾”给清理干净,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学起来哦!
1、气积——伤肝
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
△起因: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气积”。
△症状表现:唉声叹气、情绪失常、烦躁、抑郁等都是“气积”的警告信号,易影响到脾胃功能,引发胃口不佳、腹痛等症状。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容易昏厥、发病。

△对策:
2、血积——伤血管

血积,是指瘀血凝结成积。人体内的血液中营养成分过多,血管内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便会大量积聚,甚至形成“脂潮”,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
△起因:高油、高脂饮食,抽烟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祸首”。
△症状表现:血瘀的人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点或片状瘀斑,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暗红,并且容易引发头晕、耳鸣、便秘。

△对策:
-
日常饮食应多吃有行气、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白萝卜、黑木耳、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茄子、洋葱等,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
「三七粉」药膳方:将一小勺(大约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畅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血瘀体质的人心血管机能一般较弱,锻炼不宜过猛,可选择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锦等。
3、水积——伤肾

水不但能滋养脏腑、经脉、肌肤等组织器官,还是津液、血液、胆汁的重要原料。人体的“水液代谢”节奏一但被打乱,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将随之改变,出现水液过盛而产生潴留,中医称之为“水肿”。
△起因:肾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脏“失灵”,就会发生水肿。
△症状表现: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肿、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对策:
-
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山楂、桑葚、鲤鱼等,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
-
配合按摩掐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温阳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
-
肝脏、心脏、甲状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水肿,如果出现严重或长期水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4、食积——伤脾胃

“食积”指饮食无节制,导致食积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运转而引起的一种脾胃病。
△起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
△症状表现:除了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不适,积食的人常出现口臭、手脚心发热、皮肤发黄、精神萎靡或睡不踏实,睡觉时身子不停翻动、磨牙等症状。

△对策:
-
发现积食后,首先应迅速减少饮食量,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顺气、健胃、补脾的功效;
-
饭后散步,或在家里做做高抬腿运动,活动活动腰部和腹部;饭后半小时内不喝水,不吃水果,以防胃酸被稀释掉;
-
腹部按摩:把手掌摊开,将手掌根部放在胃口上,顺着上下左右画圈的方向,轻轻揉动胃部,用外力帮助胃部消化;
5、痰积——生大病

中医将“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种。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见;而无形的痰,则是指机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而形成的一种黏稠的、有害的液体,肉眼无法看见。相比之下,无形之痰更可怕。
△起因:长期劳累、体虚、抵抗力弱的人更易积痰。
△症状表现: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中风,甚至肿瘤等,因此中医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对策:
6、尘积——伤肺

肺部是我们一直在和外界接触的一个内脏器官,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交换着二氧化碳和氧气。
△起因:长期吸烟,以及城市中的雾霾、各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粉尘等,都会进入我们的肺部。
△症状表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皮肤呈锈色、晦暗,便秘等。

△对策:
-
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物,苹果、梨、黑木耳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
早晨、午后或晚上睡觉前,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 ,做做深呼吸:缓缓地抬起双臂,然后突然咳嗽,同时迅速将双臂垂下,使气流从口鼻喷出,以促进细胞和身体的新陈代谢,排除毒素,此动作可重复5~6次;
-
多做扩胸运动,有利于肺的保护。
7、脂积——肥胖

女性脂肪易堆积在臀部和大腿,形成所谓的"梨形"体型;男性脂肪易囤积于腹部,形成"苹果形"大肚。另外,膝盖、上臂、大腿内外侧、臀部、下背部等,也容易囤积脂肪。
△起因:遗传因素,过度饮食,情绪不稳定,运动量少等。

△对策:
-
减低膳食热量,用低热值食品代替高热食品,如用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点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应不吃;
-
进行有氧锻炼,如步行、慢跑、有氧操、舞蹈、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爬楼梯等;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稳定情绪;不吸烟、不酗酒。
结语: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用,祝大家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推荐】 老中医教你秋季怎么美容!
女性养生美容 老中医教你秋季怎么美容!
秋天到了,天干物燥,很容易缺水,平时走在街上或者去超市你都会发现很多卖保养品的商家都在大量的推销有关补水的产品。可是现在的保养品再好也是有化学成分在的,那毕竟对皮肤的伤害很大哦,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几个老中医的方法,学起来吧!

它到底是什么呢?
《本草新编》中提到它
论补肾,它比山药强;
论去湿,它比红豆强;
论收敛镇静,它比莲子强。
它是“水中人参”
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
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它便宜、三种功效都强大,这个东西就是:芡实。

芡实一直都很低调,就像美腻的芊儿我(羞涩状)~
①女性美容驻颜用;
②老年人尿频、腰痛者食用;
③体虚遗尿之儿童食用;
④肾气不足、梦遗滑精、早泄、脾虚便澹、慢性腹泻者食用。

女人的驻颜粉
老天爷给女人不可多得的礼物。
俗话说:“女人三十一道坎”
三十岁过后就开始皮肤变差、身材发肿,认为是运动不够,可是跑步半个月也不见掉称,为什么?实际上,女人,最惧脾胃虚,脾胃功能一旦虚弱,上面这些问题都来了,总之一句话:老得快。
小主可能常听说过酵素,酵素抗衰老、美容养颜,不过价格昂贵,实际上,这酵素,在芡实都能帮你实现。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咱中医讲“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这气血的根养好了,还怕气血不足,皮肤不好?

每天早餐喝粥熬成米汤带去办公室,保湿、抗疲劳,非常适合秋季干燥的天气哦!也不枉老天爷给我们女人的这份心意了!
孩子健康,老人的延寿米
南方人,最会用芡实煲汤,用来在秋冬补肾,有时还会加上些栗子,板栗自古就被誉为“肾果”,2者搭配在一起更添补肾效果。
且对于芡实补肾,古人比我们更懂。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也非常喜欢吃芡实。苏东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思维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篇》等书。
他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取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米粥”,并称之“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称赞它有“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
时不时取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坚持不懈。
孩子成长,老人年迈,脾胃需要提供的气血非常大,尤其在孩子长高和记忆方面,肾精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作用的芡实就非常好。
此外,芡实煮为粥糊服食也是更利于消化、也能省下口齿之力,可“固精气,明耳目”,是一味平补良方,尤其适合秋季引补。
功效翻倍:芡实+白色食物
当然,让我们补肾、驻颜、强身的食物还有很多,但芡实是其中唯一一种三种主要功效都比熟知食物强大的难得佳品。
所以芡实同莲子、山药、茯苓搭配在一起就是咱中医自古就非常有名的健脾养胃食方--四神汤!

吃芡实,别等待
七八月正当食,老人女人小孩都能吃
你想啊,常吃这芡实,一个人,体内没有湿气,脾胃又很强健,肾气一定很足,哪还有什么炎呀,癌呀惹上身来呢,所以说,女人要吃、老人要吃、小孩也可以吃。
芊儿教小主最简单的一个吃法!
1、每日取芡实米50g,清水洗净。
2、倒入高压锅内,加水500ml,插电熬煮20分钟。
3、倒入普通锅内,加水800ml,大火煮开,中火继续熬煮40分钟。
这样煮出来的芡实,不粘稠,颗粒分明。装盘,沥水,上班的小主可装进小的零食盒内,喜欢甜食的小主可以加些白砂糖,当零食吃。

秋意越来越明显,皮肤干燥的你得赶紧找芡实来帮忙了哦~
【相关文章推荐】女性需要注意这八点
秋季养生小常识 女性需要注意这八点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就像秋季,本身就会比较干燥,我们就需要多吃些汤汤水水的食物,而女性朋友们更需要多添加点衣物,保暖工作更重要。下面,菜谱网小编将为你介绍,女性秋季需要注意的八点问题。

1、多吃深绿色的叶菜
这些叶菜比夏季常吃的瓜果含有更多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补充夏季不足的维生素A。直接多吃点胡萝卜也是可以的。
2、多吃养胃的食物
秋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另外秋季有贴秋膘的习惯,更会加重肠胃负担。多吃养胃的食物可有效缓解,如南瓜、小米等。
3、每天吃点坚果
秋天正是食用花生、核桃等坚果的好时节。坚果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多吃有利于身体健康。一般当做休闲零食每天一小把即可。

4、加强运动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很多人会出现疲惫、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进行适量的户外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另外加强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冬季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5、穴位按摩
热敷脑后枕骨之下凹陷处的“风池穴”,能起到驱寒健脑的作用。多按位于虎口的“合谷穴”,帮助肺脏排毒,有利于缓解烦躁的情绪。

秋季女性养生需注意哪些?
1、千万别用去油效果显著的护肤用品。
在清洁皮肤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使用去油性质强的碱性皂类,用水清洁就可以了。
2、泡澡。
女人养生可以选择泡澡,趁着舒缓身心的时候平衡身体肌肤的酸碱值。同时添加浴盐用以软化角质、强健肌肤,为下一步的保湿滋养作准备,享乐泡澡就更加有意义了。
3、别因为天冷就无限制地调高沐浴时的水温。
沐浴通常只需要用不超过体温5度的恰当水温(也就是40-42度)沐浴肌肤,才不致造成肌肤干燥与松弛。

4、注意手肘与膝盖的保养。
趁着沐浴时的湿润软化,利用浮石轻擦角质层,沐浴后再记住以身体乳液按摩擦上,如此一来,肘、膝处会更美丽。
5、善用这几个月好好护理双足。
女人养生可以先从足浴开始,点几滴佛手柑或茶树精油,浸泡15到20分钟已能充分杀菌、加速血液环动、放松足部、软化角质。
6、如果你一直努力减肥,更该趁秋天持续进行。
可以选择一瓶拥有紧实肌肤效果的纤体霜。在秋天身体急需按摩增加血液循环,好好加强恼人部位的消脂,以便来年夏日里,轻松展现紧致纤细的优美外观。

7、多喝些水。
别只是勤劳擦擦抹抹,身体内的补水也是秋天里为肌肤保湿的重头戏。此时固然用乳液迅速补充必须的水份与油脂,勤喝水才是恒久不变的保养法则。
8、应该更重视防晒。
不只在夏天才需要防晒,其实在秋天,因为离子层的浓度较夏天稀薄,以致紫外线比夏天来得多,可别轻忽一定要擦上防晒品。
结语:想要好好过秋天,女性朋友们一点要注意这八点问题哦。
【相关文章推荐】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这物放在秋季吃竟然会伤肺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这物放在秋季吃竟然会伤肺
俗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可见,生姜虽好但却不是时时都能吃的,也要注意时间哦。下面菜谱网小编将为你介绍,为啥秋季不适合吃姜。

秋天气候干燥,最易伤肺;生姜性温味辛,辛入肺,久服易伤阴动火,出现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加重秋燥对身体的伤害,故“秋不食姜”。
中医认为,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夜晚人体应该阳气收敛、阴气外盛;生姜性温味辛,辛能发散,晚上食用生姜,易出现咳嗽、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盗汗心悸、咽痛音哑等症状,故“夜不食姜”。

但是,秋不食姜并不是绝对的,需要辨证对待。对于体质偏寒之人,如果经常感到全身怕冷、手脚冰凉、怕食生冷,并且有呕吐清涎的表现,或者病人属于虚寒体质,患的又是“寒证”,此时秋季食用姜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的作用,不必顾忌。
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姜酚、树脂及淀粉等,能加速血液循环,刺激 胃液分泌,促进消化,还有抗菌和减少胆结石的作用。体寒的人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
结语:不管是什么好食物,都要考虑情况适当食用,不然反而会有负面作用哦。
【相关文章推荐】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吃一物散寒温胃止吐解油腻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