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机能开始下降,一些常见疾病开始危害人体健康。中风就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突然中风怎么办?热播大剧《女医明妃传》来教你,和菜谱网小编一起看看吧,放血疗法治中风真有那么神?

允贤用绣花针为徐老夫人的十指放血,救了突发中风的徐老夫人。这种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的放血疗法,真能神奇地拯救中风患者吗?来听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专家怎么说。
放血疗法确可救中风
但前提必须分清证型
“放血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疗法。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中就记载了放血疗法。”该院中医科(针灸门诊)主任医师谢肄聪介绍说,放血疗法是中医通过点刺穴位放出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放血疗法可以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除了治疗一般性疾病之外,还可用于关键时刻的救急。
但前提是必须要分清证型,简单来说,中风患者中,属于实证、热证的适合放血,虚证、寒证不宜放血。如果伴有意识障碍,闭证最适合放血,脱证则不可放血。

这种疗法功效很多
还能通经络调气机
“放血疗法属于针法的一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理经络功能,进而治疗疾病的目的。”谢肄聪主任进一步解释说,针剌对于缓解不适症状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急症,更是简便易行。具体来说,放血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机、驱邪外出的作用。
不过谢肄聪主任特别强调,遇到急病首先要想到到正规医院进行急救,这里介绍的是在不影响正常抢救的情况下,施以简便易行的方法,或可最大限度地延缓病情发展、缓解病情,达到苏醒、救急的目的。
而且,虽然放血疗法对于治疗中风有一定作用,但朋友圈中传说的放血疗法可以让中风患者立刻痊愈、不留后遗症的说法则言过其实。如果在家庭使用放血疗法,若使用者不具备医学知识,未必能找得准穴位;应用放血疗法,手法要轻、稳、准、快,不可刺入过深、用力过猛;家庭紧急应用放血疗法时,要注意给针具消毒,否则容易造成感染。

身体不适时,这些地方可“放血”:
一、“十宣刺血法”: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具有清热开窍醒神之功。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此疗法适用于各种热证:如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具体操作方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或艾柱灸5-10分钟。
“十宣放血疗法”临床常用于急救治疗,如高烧、昏迷、休克、中暑等。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也取得良好效果。遇到以上紧急情况,在等待救护车的宝贵时间里,可通过“十宣刺血法:进行急救。

二、点刺耳垂放血:
脑出血或脑栓塞刚刚出现时,可以点刺耳垂进行放血治疗。首先针刺位置大约离手指甲1.5毫米远,刺出血来。一边挤血,一边擦拭血迹,以挤不出血为度。一般一次放血量约为1-3 棉签,万一不出血,可用手挤使之出血。如果患者出现嘴歪症状,操作者可拉患者的耳垂直至拉红,然后分别在两耳垂上各刺两针,放血量可以达3个棉签。

三、脚趾放血:
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可以取脚趾尖或脚趾上的井穴进行放血,一般可以取3- 5穴,消毒后点刺出血,挤至不出为度。
四、鼻尖放血:
哮喘和喉炎的急性发作,可以取鼻尖穴,消毒后,点刺放血数滴,用以缓解症状。
癫痫发作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促其苏醒,点刺人中穴放血,就是促其苏醒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结语:以上是菜谱网小编带来的有关“放血疗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种神奇的疗法都有一定的认识了吧,中医知识博大精深,一起学习学习吧。
【相关文章推荐】五禽戏的好处 常练华佗五禽戏好处竟然这么多
五禽戏的好处 常练华佗五禽戏好处竟然这么多
提到中医的养生方法,我们不得不说东汉名医华伦创编的五禽戏,这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在热播大剧《女医明妃传》中也有体现。你知道五禽戏的好处吗?和菜谱网小编一起看看吧,常练华佗五禽戏好处竟然这么多。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为中国医学作出的三大杰出贡献(另两大贡献为:发明麻沸散及大型外科手术,开启人工种植药材的先河)之一。“禽”,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它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虎、鹿、熊、猿、鹤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方式也各有特点,模仿它们的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虎练骨、鹿练筋、熊练脾胃、猿练心、鸟练皮毛,气贯周身……

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好处:虎戏主肝,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练习虎戏时。配以“嗨”发音,“气自丹田发”,能开张肺气、强肾固腰,并能使周身肌肉、筋腱、骨骼强壮。在虎戏的各种步法变换中,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对防止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腰背痛、骨关节酸痛、颈椎综合征等病有一定的疗效。

鹿戏
四肢着地式,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好处:鹿戏主肾,益气补肾,壮腰健肾。鹿戏善运尾闾穴,有助于运行任、督二脉的经气,有强筋骨、固腰肾的作用,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有疗效。鹿抵、鹿奔使身体各关节活利,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和牵拉,使肌肉力量增强。

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好处:熊戏主脾,调理脾胃,充实四肢肌肉。练习熊戏有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营养脏腑和增强肌力的作用。熊戏中用腰带动身体的晃动,使全身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活跃全身生理机能,有滑利脊柱和髋关节、增强腰腹肌力量、调理脾胃的功效。
熊戏中,下肢动作在各种步法变换之时,可以对髋、膝、踝三个主要关节起到活利的作用,有利于疏通经络,改善腿部血液循环,强壮筋骨。

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好处: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久练猿戏可以醒神、增强肢体的灵活性,进而达到体健身轻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猿戏中的平衡动作能增强人的平衡能力。

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好处: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鸟戏要求伸展,伸展运动可以加强呼吸的深度,使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使胃肠、心脏等内脏器官功能加强,从而改善人体全身的生理机能。鸟戏中的步法变换较多,能起到活利关节、增强肌力的作用。
结语:以上是菜谱网小编带来的有关五禽戏好处的介绍,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这种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没事的时候动动手、跺跺脚,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相关文章推荐】中医闻诊 明妃如何靠闻来诊断疾病
中医闻诊 明妃如何靠闻来诊断疾病
《女医明妃传》中谭允贤作为一名大夫可谓是敬职敬业,为了治好病人时常忘记自己是个“女生”,剧中,谭允贤通过闻经血的方法,找出了朱祁钰母亲生病的病因,被观众称为“允尔摩斯”,那“闻经血”的做法又是基于什么原理呢。这么做有没有中医的依据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闻分泌物的气味来治病在当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仅是《女医明妃传》中闻经血的味道,而且闻人尿的味道、身上分泌出的汗的味道、痰的味道,包括现在的有些医生在诊断时至少要看一下患者痰的颜色,所以通过闻分泌物来治病是有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的。
中医闻诊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听声音
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
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

嗅气味
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
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小结: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
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
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
【相关文章推荐】心病还需心药医 神秘的中医祝由术到底是什么
心病还需心药医 神秘的中医祝由术到底是什么
近一段时间,《女医明妃传》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剧中的许多情节尤为引人入胜。许多神秘的中医之术引发人们的思考,祝由术便是其中之一,你对祝由术了解有多少?心病还需心药医 ,神秘的中医祝由术到底是什么?和菜谱网小编一起了解了解。

所谓祝由术,因其带有装神弄鬼色彩,向来不受重视。然而在古代,祝由术名列古代中医十三科之一,与大方脉、小方脉、妇科、伤寒科等齐名。究竟祝由术仅仅是一种“装神弄鬼”的方术,还是有值得当代医学重视的地方呢?且听专家怎么说。
【祝由术是什么?】
与心理治疗类似
祝由术是古代中医十三科之一。“祝”就是毕恭毕敬的意思,“由”则是患病的缘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黄仲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词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怀着恭敬的心情去了解疾病的缘由,通过药、咒、法术、心理工作等办法,化解病人的疾病。

“正宗的祝由,和巫婆神汉完全是两回事。”黄仲委说,撇开迷信的东西,祝由术应该和心理治疗、气功治疗类似。“祝由”一词,见于中医经典著作《内经》。
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到:“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这里指出祝由所治的是药物、针灸等都不能治好的病,依推测可能是指心理障碍的疾病。

剧中赵国公的两岁公子患了茶饭不思的“相思病”,太医用药束手无策,允贤就是用祝由术,把孩子的奶娘请回来,孩子即时就胃口大开,而无需按普通治病的方法:用健脾开胃的药物。由心理问题而引起疾病,当心理问题解决了,疾病自然就消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祝由术的实质?】
画符念咒是虚,心理调整才是实
在古代,正规的医家会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吗?黄仲委表示,由于祝由术被歧视,所以正规的医家大多不屑使用。祝由科(术)一直不被看好,被视为巫婆、神棍的骗人巫术,与走方医、江湖郎中一样被歧视。剧中太医院的御医都极力诋毁允贤,反对用“祝由术”为太后治病。

“但是允贤采用‘祝由术’治愈了太后的眼病,让我很感兴趣,我认为可信度很高。”黄仲委表示,面对威严、蛮横还被国事、家事困扰的太后,允贤告诉太后不要上朝议事,用药洗眼、敷眼,要在暗处静心打坐三天,接着念念有词地“驱邪”,说把眼部火毒移到脚部。
太后依从,把注意力也转移到脚是否长脓疮,三天后,太后的眼病治愈了,脚却没病。这个例子可以比较全面地诠释了祝由术的本质:画符念咒是虚的,药物治疗、心理障碍调整才是实的。

在古代,用祝由术治病又被认可的确记载极少,可举一个华佗治病的有趣例子。《华佗传》记载,华佗给一郡守治病,华佗故意光收他银两而不他治病,后来干脆就私自跑了,郡守知道后大怒,命人追捕他,结果没追到,郡守非常愤怒,口吐很多黑血,病就好了。原来华佗并非贪钱,他是诊病后认为,郡守的病需要通过愤怒才能治好,而故意激怒他的。
【祝由术的理解?】
七情可致病

祝由术显示了中医很早就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如数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人们要心态平和,才能健康无病。
“中医与西医明显不一样的是,中医理论是强调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除了外因,中医就专门把‘喜、怒、哀、思、悲、恐、惊’的七情列为致病的重要原因。”黄仲委表示,临床实践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癔病案例。

“一位香港女孩考上大学后无法读书而休学,她的父母慕名来找我,悄悄告诉我,女儿的视力骤高骤低。视力骤降时她就大哭嚎啕,曾诊为视神经炎。然而,相关检查却又没有很明显的异常。我耐心听患者倾诉,给她开了丹栀逍遥散加减,并吩咐她配合做穴位按摩,有意强调用药时间、按摩配合重要性等,一周后病情即明显好转。”

黄仲委说,他总结治愈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病人对他高度信任。是患者自己在网上搜寻到他,然后由女孩父母带来看病。二是他的治疗方法“特殊”。对这些病的治疗,对患者一定要同情理解,暗示疗法有时很重要。
黄仲委还指出,在临床工作中的确发现有些病患与心理障碍有关系,如常见的干眼病、慢性青光眼等。所以对此类患者,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使用,对病患的苦楚要感同身受,如果只是简单开局部眼药,效果就差。
结语:以上是菜谱网小编带来的有关祝由术的介绍,祝由术类似当代的心理疗法,我们知道“心病还需心药治”,健康良好的心理有助于治疗病情,古代的“祝由法”对于当代的精神疗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