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中医的望闻问切,切为未,但现今中医看诊,都先把脉,仿佛不把脉,就看不出个端倪。其实透过望闻间就可以了解到病人百分之八十的状况,把脉只是透过脉象做最后的确认。

记得初入医道,有几本书让我获益良多,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医诊断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初涉医理必从望闻问切学起,这两本书是很好的开端。
在同仁堂做养生咨询时,虽然不能把脉,但仍需根据望闻问的技巧,来接待上仃的客人,详细观察询问他们的身体状态,进而给予适当的建议。这样等于是让我每天有实际操作的机会,给客户具体的建议,并观察他们之后的成效,这种接近临床的医理实践,给我很大的满足感。
同仁堂被限制不能把脉( 屙医疗行为) ,但也因此让我特别重视望闻问 很多找我咨询学习养生的case都怀疑我是否通灵,不过聊了个把小时,全身上下的毛病,甚至包含家里的问题都猜得严丝合缝。其实,这才是问诊的正道!
书看得多,就会想找其他的书来互相印证,很快地就从药典跨到药理,像是现在还有印象的《常见病的中医自诊和调治》,里面有简单的自诊方法、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看完一段内容后我就会假设+个案例,跟店里的其他同事一起讨论切磋。当时同仁堂有一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药师驻店,就成了最常被我咨询请益的对象。
>> 去中国菜谱网首页